了解国外艺术院校的同学们可能知道
“走出课堂”
一直是国外艺术课堂里很特别的一部分
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同学们前往当地重要的美术馆或博物馆,面对大师的真迹,进行零距离的教学。不仅带领大家更直观地欣赏艺术作品,也和同学们一起体会“如何欣赏一个展览”。
而对于这周开始正式上课的BCU预科同学来说,由学术主持姜节泓教授带来的“开学第一课”就让大家体会了传说中的“美术馆教学”。
近30位预科学生及7位导师在开学第2天就跨越山和大海,前往苏州博物馆,以新展《画屏:传统与未来》为背景,共同开启艺术学习的大门。
日期:9月17日
时间:上午9点08
一大早,姜老师在预科群里为大家送上
开学第一问
“学习艺术设计,最重要的窗户是什么?”
同学们在收到了“不回复算旷课”的威胁后
纷纷在群里提出自己的观点
客观认识,主动表达
找到事物直接除了已存在的其他非直观的联系
我个人认为这扇窗户可以说是一种交流,通过观看不同艺术家、设计师的作品,去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或是他们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,然后再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并充实自己的想法,从而进行自己的艺术设计。
审美
眼界
思想
记录再表达的过程,每个创作者的灵感来自于环境和经历。
欣赏美的不同方式和途径
倾诉欲
对艺术本身的认知
。。。。。。
带着这个开放式的问题
同学们来到苏州博物馆寻找更多答案
苏博正在进行的展览《画屏:传统与未来》是以屏风元素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展,展出国内外14家博物馆的艺术藏品,以及现当代9位艺术家的创新作品,构建当代艺术与传统画屏在形式和概念上的多维对话。
而这次“美术馆课”最重要的部分
是回城大巴上的姜教授进行的导游式提问环节
姜教授提出问题,同学们在微信群中进行回答。大家的思考过程被记录,被观察,也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。
今天看到的所有参展艺术家的名字有哪些?
屏风的三个身份特点是什么?
传统展厅里大家喜欢哪件作品?
这些作品古时会出现在什么场所里?
学校空间若要分割,可以用什么形式的“屏”?
现代作品展场部分,最喜欢的作品?
杨福东布展的细节是什么?
大家就更多展品、布展方式、博物馆建筑等进行了激烈讨论。虽然预科课程刚刚开始,同学们已经敢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,让我们对未来大家的表现充满期待。
也希望这次课程可以启发同学们看展的方式和角度,在之后欣赏展览时,更多加入自己的思考。
本文图片来源于前线记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