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艺术的道路上,挫折有时是转折的契机。今天,我们采访了伯明翰城市大学(BCU)中国预科-插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罗同学,听她讲述从艺考失意到重拾画笔,最终在BCU中国预科找到艺术热情与方向的旅程。
罗同学
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预科 硕士预科学生
曾就读于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管理专业
被伯明翰城市大学 视觉传达专业MA录取
游学点燃的星火
迷茫与转折
我的艺术起点并非一帆风顺。艺考失利,没能进入梦想的学府,那段时间画笔成了我不敢触碰的痛。沉寂了一两年,心底那份热爱却从未熄灭。我告诉自己:我想开了,还想继续画下去。
真正的转机,源于一次学校组织的伯明翰城市大学(BCU)游学。在那里,我遇到了教授版画的Tom老师和他的课程。“就是它了!” 那种自由创作的氛围,Tom老师的热情,瞬间点燃了我对画画的感情。那一刻,我决定转专业,加入BCU中国预科的硕士预科课程,重新出发。
BCU游学照片
促使我做出决定的,除了对画画的热爱,还有对广阔世界的向往: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出去看看,体验不同的教育和风景。”尽管有家庭经济的考量,但和父母深入沟通后,我踏上了这条追梦路。
发现插画的无限可能
BCU中国预科的魔法
走进BCU中国预科学习插画,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,这和我之前为艺考准备的模式完全不同!
“真的完全不一样!” 以前我喜欢画二次元、动漫,但这里的插画更自由、更随性。它不那么苛求精准的形体或特定的色彩规则。最让我惊喜的是“故事编辑”——我终于可以把小时候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编织出来!这种体验让我深深着迷。
在BCU中国预科,我完成了三个倾注心血的项目:
罗同学作品
《小红帽》改编: 用最简约的色彩,赋予经典童话新的视觉表达。
我的奇幻绘本: 这是我最投入的作品之一。我从胡安·米罗、爱德华·休斯等艺术家的西方神话元素(魔女、仙女)中汲取灵感,融合了深爱的宫崎骏式奇幻风格,创作了自己的魔幻故事书。想法来自艺术家,也源于我内心积攒的幻想世界。
挑战!立体机关书: 这是我遇到的最大难题!第一次接触机关立体书,那些复杂的机关让我一头雾水,只能泡在YouTube、B站找教程。纸张选择、机关精度……失败成了家常便饭。最崩溃的是做一个立体书的相机旋转开关,胶水粘死、纸张太轻打不开…试到绝望时,成老师的一句“你不要放弃啊,你可以做到的,我相信你下一个就可以成功”,竟然让机关奇迹般运转了!那一刻的激动至今难忘。
罗同学作品
良师益友
BCU中国预科的温暖底色
在BCU中国预科的学习,离不开这些风格迥异却又同样可爱的老师们:
杨老师:“像妈妈一样”。第一次面试,她面无表情打字的样子让我有点害怕,像极了艺考评委。但熟悉后发现,她其实严厉又温柔,总能给我们最中肯、统一的建议,像妈妈一样操心着我们。
成老师:“打破次元壁的朋友”。这真是人生意外之喜!谁能想到会和比自己大很多的老师成为朋友?共同的动漫、游戏爱好瞬间拉近了距离。他就像我们中的一员,完全没有老师的架子,第一天我们就和预科中心的小猫“SK II ”和“小白”一起互动,然后发现成老师也对动漫二次元有很浓厚的兴趣,氛围超级轻松。
俞老师:“专业客观的引路人”。他相对严厉,但绝不是“PUA”。他会给出非常客观的评价和建议,但改不改、怎么改,决定权在我。记得第一次考试评价,他既有肯定也有指出不足,明确告诉我“可以做得更好”。这种尊重个体选择的引导方式,让我感觉空间很大。
我的“自救”良方
要劳逸结合
“
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生活”是最好的解药——出去玩!
”
所以,想对学弟学妹说:学业再忙,也别忘了给自己半天或一天,出去走走,转换心情,真的很有效!
给后来者的心里话
选专业请三思!
马上要去英国继续深造了,我的期待很实在:“保证别饿死就好!” 当然,也超期待利用地理优势探索欧洲,荷兰、法国已在计划清单上。
回顾在BCU中国预科的蜕变,想给考虑艺术留学,尤其是想转专业的同学一点真心建议:
- 慎重选择: 转专业或选择艺术道路前,务必再三思考,确定这是否是你真正热爱且愿意为之付出的。我遇到过从珠宝转纯艺的同学,听说国外的纯艺非常卷、压力巨大。热爱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关键。
- 热爱是解药: 虽然有时开玩笑说“后代学美术要扇三巴掌”,但我内心深知,画画对我而言是疗愈的过程。 当我焦虑时,我会停下来画自己喜欢的东西,这能让我平静下来。记住,别让热爱彻底变成压力源。
这一年在BCU中国预科的学习,让我找回了画画的快乐,学会了专业的表达,更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亦师亦友的导师。从艺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,到完成充满挑战的立体书项目,我更加坚定地走向插画的世界。期待在英国开启新的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