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 021-62712990
campus events

校友专访|预科如何撬动我的BCU博士之路?

日期:2025-07-17

Teng Tai的旅程始于配饰设计到首饰设计的转专业,通过BCU预科的“重塑”,硕士的淬炼,再到斩获金匠奖、成为驻校艺术家,最终叩开博士大门。这不仅仅是Teng Tai的成长故事,更是为正在考虑转专业、好奇预科价值、或渴望了解BCU真实体验的你,提供的一份生动参考。

Чужеземец Teng Tai

2020届预科毕业生

2019-2020 BCU硕士预科 首饰设计

2020-2021 BCU硕士 首饰设计

2022 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奖 “概念性首饰3D设计银奖”

2022-2023 BCU驻地艺术家

2025 BCU博士 首饰设计


01

“误入”配饰与转专业的困境

高中时我学的是造型艺术,向往油画、雕塑那种纯粹的表达。但高考后“误打误撞”进了配饰专业。到大二分方向时,我特别想转到首饰设计,但学校告诉我:要么从头准备作品集重新申请(相当于放弃本科积累),要么读一个专门的预科来衔接学分和技能。这让我第一次深刻意识到,艺术领域内的转方向看似可行,但跨度大了,没有系统的过渡,真的很难。   

 

几番纠结,我选择了加入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预科。目标非常明确:弥补核心的金工技能、学术调研能力和设计逻辑思维。 现在回头看,这个选择太关键了。预科真的帮我“重塑”了设计过程。本科时,老师给个命题,我可能凭感觉或者把想到的东西直接拼凑出来就交了。但在预科,老师们教会我的是一步步严谨的论证:从灵感来源到材料选择,每一个决策背后都要有扎实的调研支撑。 这种转变,让我彻底告别了“凭感觉创作”,真正踏入了“学术化设计”的门槛。可以说,预科就是我转专业时最需要的“安全网”和“跳板”。

给学弟学妹的建议

转专业别硬跳!

艺术领域内转方向可行,但跨度太大(比如文理科跨艺术,或基础非常薄弱),预科是必要的安全路径。它能系统教你目标专业所需的核心技能(金工、学术写作等),还能让你提前适应英国的教育环境和思维模式。别盲目找中介,打好基础才能少走弯路。


预科 vs 直接申请?

英国硕士学习非常强调 「自主解决问题」,预科老师会像“引路人”一样,指导你如何寻找备选方案(艺术家案例/工艺资源),这种「过度性训练」能有效避免入学后的手足无措。


02

在限制中破茧成蝶

在伯明翰城市大学中国预科,我迎来了关键成长,但也迎面撞上了疫情风暴。工作室关闭、材料短缺、线上授课...这些挑战反而成了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。“疫情让我学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,比如用旧物重塑灵感。” 最典型的例子是我的毕业项目——“One-Second Jewellery” (一秒首饰)。

One-second Jewellery,Tengtai,2020

命题是“时间”。我颠覆了传统首饰追求“永恒”的理念,转而探索“瞬时性”。传统首饰为了长久保存而制,但我想:“能不能让首饰一秒成型,短暂存在?” 这个想法源自对“时间”命题的深度思考和调研对比后的灵感迸发。最终,我选择用磁粉和磁流体创作。观众将材料倒出的瞬间,磁场立刻将其吸附成型,象征着时间的稍纵即逝。这件作品不仅是材料技术的突破,更是预科教会我的设计逻辑的完美体现:从命题出发,深度调研,实验对比材料,严谨论证每一个选择。

在那年的线上“触不可及”毕业展上,我的“一秒首饰”意外地成为了亮点。它仿佛在说:即使物理空间被限制,艺术的表达和创新精神依然坚韧。

03

BCU的学术淬炼

凭借预科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优秀的作品集,我顺利进入了BCU珠宝学院攻读首饰设计硕士。预科培养的设计逻辑在硕士阶段被推向了更深层次。 如果说预科老师是“引路人”,硕士导师则更像严格的“提问者”。

硕士阶段的核心是 “论证式创作”。 每一个草图、每一次材料选择,你都必须准备多个备选方案,并通过详实的实验记录和分析去说服导师为什么你的选择是最优解。这个过程要求极高的逻辑性和严谨性。导师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,而是不断抛出问题,逼着你独立思考和解决。这得益于预科的过渡,我并没有感到“无助”,更像是游戏里「辅助功能」逐渐撤掉后的自然进阶。

BCU工作室照片

工作室是真的香

从基础金工到进阶的冲压车床、铸造、电镀设备都齐全,而且使用价格基本是成本价,对学生非常友好。最方便的是珠宝学院就在久负盛名的珠宝角(Jewellery Quarter),工具耗材购买极其方便,出门就能“货比三家”。

小吐槽

交作业的系统偶尔会在截止日前“崩溃”(高峰期大家都挤着提交),强烈建议提前一天提交!

BCU工作室照片

在硕士期间,我聚焦萨满教仪式文化,创作了后来获奖的作品「Wearable listening tools」。灵感源自东北萨满文化,我将首饰视为“信息传递的媒介”。萨满用声音沟通未知世界,而传统首饰很少强调听觉。于是我设计了三枚戒指,当它们与配套的金属铃铛敲击时,会发出不同的声音,佩戴者需要依靠听觉来辨识差异。这件作品融合了文化深度与互动性,在2022年为我赢得了2022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奖(GCDC)概念性首饰3D设计银奖。

Wearable listening tools, Teng Tai, 2022 作品视频

04

驻校艺术家到博士探索

硕士毕业时,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,我没有急于踏入职场,而是选择申请成为BCU的驻校艺术家,并在导师的支持下,正式踏上了攻读博士的征程。

为什么选择深造?动力来自两方面:

  • 家庭的无条件支持: “家人鼓励我趁年轻、有精力,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在专业领域走得更深一点。” 这份来自家人的认可和理解,是我坚实的后盾。

  • 内在的探索欲: 更核心的驱动力,是我内心对艺术理论与创作未知领域的强烈渴望。硕士期间,特别是通过GCDC获奖作品,我积累了技艺,但也提出了更多关于艺术本质的疑问。驻校期间,我深入研究和实践,发现了一个让我着迷的全新课题方向——“首饰中的幽默叙事”。工作中的设计往往服务于商业或客户目标,而博士研究则给了我宝贵的机会,去自由探索无人区里的问题,成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,而不仅仅是执行者。

Wearable listening tools, Teng Tai, 2022 

驻校艺术家的价值:

  • 资源宝藏! “它让我得以低成本使用顶级的首饰工作室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,省下了一大笔开销。” 尤其是文献资源,用学校账号访问专业数据库和借阅书籍,和毕业后自己购买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
  • 探索的黄金期: 这段相对自由、专注的时光,为我深入调研、寻找并确定博士课题提供了绝佳环境。

BCU珠宝学院2025-26驻地艺术家计划开放申请!PSW签证持有者专属优势解析


05

在悖论中淬炼艺术思维

可能有的同学会疑问艺术设计类读博到底学什么?事实上,相比于学习,博士期间更多的是思维的彻底蜕变和能力的深度拓展:
  • 系统研究方法论的锤炼: “在本科和硕士阶段,我们学习如何‘做’首饰。而博士则教会我如何‘研究’首饰。” 核心在于掌握和运用严谨、系统化的研究方法,将艺术家的直觉和实践经验,转化为有学术深度和逻辑支撑的研究成果。

  • 解决复杂抽象问题的能力: 我的博士课题——“首饰中的幽默叙事”——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思辨性的复杂命题。首饰艺术家会融入幽默元素,但传统幽默理论认为‘幽默’需要一种安全的距离感(如同看喜剧)才能生效。然而,首饰作为贴身的佩戴物,恰恰打破了这种物理距离——这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悖论! 比如我研究的一个案例,艺术家Tim的《地球徽章》(把胸针底板固定在地上,佩戴需要人趴下去),就是用极致的荒诞感挑战距离感。读博正是培养我拆解这类复杂艺术悖论、提出原创性理论框架的关键过程。

  • 跨界融合与创新视野的开拓: 艺术博士研究往往要求融合多学科视角。我的课题就涉及设计哲学、社会学(幽默的文化背景)、甚至心理学(幽默的产生机制)。

申请博士的关键经验

课题先行(源于实践): 

好的研究课题必须真实、有潜力、且源于你自己的实践与深入思考。我的“幽默叙事”课题正是在驻校期间的创作和反思中“自然涌现”的,这是打动导师的关键。


主动出击,精准匹配导师

硕士后期就要主动出击!寻找与你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教授,发邮件介绍你的研究兴趣和初步想法。提前锁定支持你的导师至关重要。


善用推荐信“背书”: 

强有力的推荐信是必备的“敲门砖”。我非常感谢我的BCU硕士导师和BCU中国预科的冷院长,他们的强力推荐为我的申请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。

 

博士预备课程|四大模块搭建海外人文艺术博士课题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06

伯明翰:一座像“家”的工业城

What is the site, situation and connectivity of Birmingham? - Internet  Geography

伯明翰城市 (图片来自网络)

在伯明翰学习生活多年,最大的感受是——亲切。“我觉得跟我家挺像的。” 作为一个沈阳人,伯明翰与家乡同为工业城市,纬度气候相似,连饮食接受度也比很多留学生高。虽然市中心校区附近的住宿成本较高,但城市规模不大,通勤相对便利。BCU珠宝学院坐落在久负盛名的珠宝角(Jewellery Quarter),生活和学习资源都非常集中方便。

Jewellery Quarter - Wikipedia

伯明翰珠宝角 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07

给学弟学妹的终极干货建议

回顾我的旅程,从大连到伯明翰,从配饰设计本科到首饰设计博士,有一些掏心窝子的建议:

01

转专业如何逆袭

  • 预科是安全网

    艺术领域内转方向可行,但跨度太大时(如基础薄弱或从非艺术跨入),预科是必要的跳板。它系统教授目标专业的核心生存技能(金工、学术写作、调研方法)。

  • 金工基础决定上限

    在BCU这样的实践性强的学校,教授可能允许概念天马行空,但作品的落地工艺能力(金工、材料运用等)是硬指标,直接影响分数和认可度。

02

英国学习生存指南

  • 重视设计过程的逻辑性与论证

    这是英国艺术教育的核心。不要害怕导师的质疑,“你要有拿出足够多的论据证明,说服你的导师”,这是一个建立自信和专业度的过程,不需要盲目的自我怀疑。

  • 善用学校资源

    BCU的资源非常丰富!密切关注学校官网和Ins等渠道发布的驻地艺术家、客座讲座、工作坊、兼职教学助理等机会,这些经历对学术或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。利用好学校的邮箱联系导师或外部机构,有时优先级更高。

  • 突破社交舒适圈

    强烈建议跳出华人圈,尝试当地的兼职或活动。这对提升语言能力、融入当地文化有极大帮助。

03

关于读博

  • 动机要纯

    除了家庭支持,内在的探索欲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是核心驱动力。博士是深度研究,不是本科硕士的简单延续。

  • 课题是灵魂

    找到一个源于你实践、让你着迷、且有研究空白的问题是成功的关键。

  • 导师是关键

    找到研究方向契合且愿意带你的导师,比学校排名更重要。

我的故事,是一部关于勇气、适应与学术严谨的旅程。预科为我铺平了转专业之路;疫情中的学习经历教会我在限制中创新;GCDC金匠奖的认可是阶段性的里程碑;而如今对“幽默叙事”的博士探索,则是热爱与思考的更深延伸。BCU的资源、包容和严谨的学术氛围,为这段旅程提供了坚实的土壤。